close

「有教無類」只是理想


    現代的教育政策,當老師的真的很感慨,憤慨沒用,(用愛的教育)等於是無奈(障礙的教育),學生(講不聽),當老師你也不能怎樣,老師(罵不行)敢罵就告妳,汙辱人格,傷害自尊心,老師(打更慘)家長不放過你,學生可能校門口找兄弟堵你,看老師不爽,上、下課跟老師叫囂,老師也要有肚量,還要秉持「愛的教育」管你去死,


當然教育用打、罵不一定對,不打不罵,老師不知道怎麼辦,老師只能像「天橋下說書的」,賺吃人,說歸說,只要你喜歡我就說,不喜歡唸過就好,懂不懂,信不信,一天過一天,看學生造化,


只會大考,小考,段考,為了考分數,會不會,懂不懂,沒關係,讀書讀得昏天暗地,昏頭轉向,昏昏欲睡,可以什麼都不會,什麼都不做,只要努力背,只要分數高,就是學問好,很現實是分數不代表學問,所以讀書為了分數,而不是為了學問,為了理解,


如果能永遠當學生還好,出社會也可能還好,只是多了一個字(好慘)


所以家長有能力,學子就送往國外,以前(孟母三遷)真的有先見之明,就像我說過的,亂世能成就英雄,也會有成就梟雄的基因,盛世就只有趴趴雄,心不甘情不願的非雄,還有不像熊的狗熊,


畢竟教育,教授,教養,最主要的成敗是環境,而社會環境是一個大染缸,居家環境更能影響人格的好壞,但是現代年輕人養孩子,不懂如何營造環境,都是看書養孩子,相信一大堆的專家理論,一大堆研究數據分析書籍,說真的連寫的人都不知道寫什麼?看的人更不懂搞什麼?


教育又不是在組合玩具,更不是組裝機器設備,就算按圖索驥,組裝很完整,不來電,都只是一堆好看的廢物廢鐵,


人有思想意識,更有好惡心,習氣更深,不懂互動溝通,關心,關愛,說歸說,做歸做,還是聽不懂,孔夫子的「有教無類」只是理想,真的做起來,只會讓老師「越教越累」,因材施教還比較實際,


當然如果反過來凡事,都要受這些專家,專業,專門學術所影響,那種日子過的必然辛苦又無奈,也是一種沒有自信心逃避的心態,畢竟學術只是一種規範,許多客觀環境上,如教育基礎,人際關係,居住環境,時代性的政治環境等等,也都會直接跟間接影響,每個人所謂的命運,


人能自重,更要懂得尊重他人,才能受到尊重,心靈上一旦能夠歡欣瞭解到,讚賞他人,必然肯定自己,當然有「得之我幸,不得我命」的心智,心隨境轉當然痛苦,心能轉境必然心滿意足,從度日如年,轉變成日日好眠,也需要智慧,


因為一般人都自認,自己所學所得,比別人有優越感,也會用心力,想辦法超越別人,就算不能超越別人,也不一定會肯定別人,因為相信自己,將來能超過任何人,結果不滿現實就會,變成狂人,剩閒人,吠(廢)人,


每個子女都是父、母的心頭肉,不必要求子女要當好人,聖人,去幫助別人,成就別人,最少要做到,可以自給自足,自私自利,快樂當人,不能為了滿足慾望,去傷害別人,


人的生命過程有:生而迷茫、學而不足,病而無奈、老而無能、死而無知,生活中雖然行為上我行我素,對自己不利,就說話不算數,


希望求不得,千百個不甘願,又不能如願,痛恨放不開,放不開只好又痛又恨,是、非忍不了,本來沒事也會變事主,好事多磨,事與願違,這不是殘忍,而是一份可貴的歷鍊,凡事用平常心,人只有一雙手,能拿的有限,雙手放得下,才有機會選擇,屬於自己的物品,雙手放不下就要滿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喜愛,它是大環境對你的成就過程,


因為過與不及都不適合時代朝流,必然只是孤芳自賞,只適合遠離人群,結果不是安貧樂道,就是自我放逐,不是聖人,就是廢人,更可能鬱結而終,不然就是狂妄自大,怎麼死都不知道,


以上個人觀念提供、並不一定正確、如有不足尚請見諒(上帝好生不咎過往之罪)(聖人愛物原開赦宥之門)是道法為信徒,消災解厄最好的原動力,也是祈求平安幸福最好的依賴0


「閭山道法科儀觀念部落格」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V9yC8CyeQUVK4CPAaiFIZg--


  l1222061@yahoo.com.tw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法師公 的頭像
    法師公

    閭山道法科儀觀念部落格

    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