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事觀念
前幾天員林的老師父、叫我去幫忙作一場、收符打邪煞的法事、因為當天下午我有事,所以叫我早上先去幫他劃三套符、老師父做一場二萬六千元、以前的行情是三萬多,或許是以前老師父做法事後、有收不到錢或是什麼原因,所以一定是見錢再施法,雖然一年之中、並沒有很多場法事,老師父堅決他的行情,因為會找他做的,都是別人無法處理、才會介紹過去,而他也抱持用真功夫賺錢是應該的,每次都會念我,叫我不可破獲他的行情,而我認為【道法無價】,【方便為首】、也都不被接受、反正我也不是只有跟他學,雖然他的閭山法術與六甲壇和陰山法,都是絕學、我只專對他的閭山法術,而六甲壇和陰山法我只是瞭解為主,其實許多法師也很無奈、因為許多地方處理無效,如果行情不高一點,許多人也不會接受,就像這次他所說的、對方聽完他所論的情況與身體問題,雖然沒錢,卻要他幫忙、還跟他說回去馬上去借錢、先付訂金七千元,以這次比喻又被他念了很久、反正各有因緣、我沒說話的立場,誰叫他是老師我是學生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宗教信仰
宗教信仰,信而不迷不是教徒,只能算是教友,迷而不求真只是盲從,因不知何宗又如何知何教,如果迷而有知、知而有識、識而能求、求而能辨、辨而能明、明而能得、得而能恒、凡事不離過去(因)、現在(緣)未來(果報),而法無定法,前路走下去是無知的、過程是一步一腳印、走過去就忘卻來時路,只有痕跡與過程的心情,好就是好,不好?還有一個好,這個【不】字只因比較與分別,所產生的附屬品,人心不足只因貪、心起煩惱因不滿、許多的因為這樣、所以那樣、不然怎樣、都是一樣、才會不一樣,就像海浪波濤起伏、不知高、低、也看不出前、後,當它接近岸邊、來就來、去就去,來來、去去、日復一日、只要時間一到,確實進退有序,平復人對沙灘破壞、生態的變動、但是它的路線與行進方式、卻看不出如何變化,永遠是一波接著一波,海水下面卻產生神秘的變化,這就是大自然的奧妙、神奇,宗教對萬物之靈的(人)精神上也是和海洋一樣的神奇、迷人,當然很奇妙、就會有奇怪的懷疑,如果能見怪不怪、就能自在開懷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受戒、授錄的問題
這幾天整理資料時間比較多,許多的資料都有不同心得,也是一種溫故知新的體會,前幾天有師兄弟、問到,其實這樣子的觀念是多餘的,就好像憲法、法律,如果不觸法、【法律】只有四個字【謹供參考】對於一般人反而是一種保障,當然如果心中有鬼另當別論,而且道法講究天、地自然、陰、陽和諧,對(情慾)只論節慾並不禁慾,夫妻人倫之始,最重要不能縱慾傷身,當然凡夫俗子難逃誘惑,對於情色場所盡量不涉足,以免招惹是非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心得
修行除了生理上的轉變,心境的昇華更重要,宗教上的修行,有許多方式如朝拜、行千里路、氣功、導引、經典課誦朗讀、苦行、習書法、繪畫、音樂、棋藝由外而內、慢慢讓心境、平心靜氣,思索問題更寬敞,相對的透過靜坐、參禪、數習、靜觀念頭,空、有一如赤子之心、自然平常、一般而言、悟(道)有差距、能悟能說明的非(道)而是多一個道理,是二非一,我沒悟道、更無法談道、能談的是【人情事故】【現實生活、分別是非】【包裝文化】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和合與破開法事
法師為信徒做和合與破(分)開法事,現在很流行,而這種法事我常被問到,因為我不做,所以都回答不會做,但是信徒都認為我一定嫌錢少,要我開價錢,我只會另外幫他們介紹要做的法師,給予參考,不可能去開價錢,因為這種法事,如果只想賺錢那回收很快,我只希望多利用時間充實自己,不希望讓信徒牽著鼻子走,因為這種感情事沒有不變的永遠,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,強求的愛情不會幸福,如果一廂情願,並非真愛,愛除了關懷、付出、還要能犧牲、奉獻,而且感情又有前世、今生的因、緣牽絆,如果不能有(得之我幸、失之我命)的胸懷,如果不能把握身旁得到的幸福,不能信任自己的最愛,法事符咒,也只有短暫性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甘願做、就要歡喜心
這幾個月花費許多時間整理資料,網站上對我提供發表的心得如何呢?我無法知道,但是在許多朋友與同道和師兄弟、給我的感受,有些失望,有些無奈,反正也沒人逼迫,甘願做、就要歡喜心,因為我有將這些資料列印成冊,五十幾頁送出三、四百份,許多同道是如穫至寶一在感謝,有的甚至於要求多給幾份,我只能很抱歉、請他自己去影印,有的建議我,簡單寫就好不用太深入,不明瞭用電話連絡,才會有信徒,有的要我申請版權,不然會被利用去賺錢,其實我只是單純的想,提出觀念分享,如果能被利用賺錢,表示有一點價值,如果能讓道法與民俗信仰的觀念傳播,我又不用花錢去宣傳也很好,賺錢是對方的本事,只要不騙財就好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積極整理二十多年來從事神壇法事,醮場科儀,道場法事,宮慶廟會等等大小法事,對民俗信仰文化與道法,科儀,法事源由與禁忌方面的研究,在個人網站傳播並介紹法事過程圖片,來推展道法意義與內函、只因為不願讓,日常應用而不知的【道法與民俗信仰】的文化內函,讓一般社會大眾,因為不瞭解而誤解,道廟的穩固社區功能,和對社會潛移默化力量,一般而言都會認為,道教只會開廟店,甚至於(有廟無教),這些誤解、身為宮廟負責人,與道教各宗派的門生、法師,必須要自立自強,除了充實自己知識、學識,進而來宣導、更正一般人的觀念。
因此今天在發表(三心兩意)的意義思想,在十幾年前聽過一位老先生,針對這個觀念談到,【一腳戶碇外、一腳戶碇內】三心兩意,(夫人)自己做決定,因為早期的女人結婚後,就沒有自主權,所謂在家從父,出嫁從夫,夫死從子,但是如果丈夫死亡,出殯的同時會要求,妻子拿包袱,一腳在門內、一腳在門外,讓妻子做最後的決定,如果妻子走出門,就恩斷義絕,如果走進門,就要守三從四德,守寡一輩子,而(兩意)就是【一:出門離家、二:入門守節】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法過程,從十七歲、因對道法好奇跟老法師學(桌頭)也就是一般小法,調營犒賞,收驚改制,聽佛字(看桌頭),雖然背了無數遍有一點基礎、一下場還是怕,常會忘記咒語,慢慢有經驗學會後,卻有點失落、好像也沒什麼,當兵時接觸佛教,很好奇學了很多佛經,大杯咒、十小咒,跑了無數道場、參與無數法會,講座、道場、以為佛門弟子、出家師父,安貧熱道,誰知當家主持一倒,出家師父各自拉攏在家弟子,各立山頭,失望之餘,對宗教很反感,當然宗教沒錯,只是凡夫俗子的名利心太重,這段其間我雖然大部份時間,跑佛教道場,但對庄頭宮廟,固定的開壇問事,依然當桌頭服務,只是對於道法方面沒有成長,雖然之前都認為、道教法師,煙、酒、檳榔、百毒不侵,只做法事又不修行,又有許多神棍的負面影響,無法認同,但是相較之餘(道教法師)自立自主,沒有信徒供養,還要養家、栽培子女,又有許多人情事故負擔,而且如果沒有特點,如何流傳數千年呢,才又回頭接觸一些道教經典、科儀與道士、法師、從中吸收許多、民俗信仰的意義與道法、科儀的內函,也因此才又從新認識道法,經過十幾年的成長,對信仰更貼切,從數位老法師與年輕的老師多方面學習,雖然只是起步,走出去的路更寬廣,或許經濟生活未必寬裕,心靈確更充實。
當然所學的過程,對於一些老師父對(腳步)與(手法)和(咒語)的音調要求,曾認為是找麻煩、可以用就好、甚至於還要辯駁,還要用別人如何又如何來反問,那種自大心態、感覺慚愧、畢竟基礎最重要、就像老法師講的,比好的跟不上人家一根腳毛,跟豬比大比肥,要先抓去台(宰)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一種行業,都有各別的辛苦,不管是為了生活,或者是興趣,如果不能放寬心胸去深入,那壓力很大,也會過的很苦,當然如果用應付的心情,去敷衍了事,心理只想到金錢,反正一天過一天,學的多、做的多、錢並未比別人多的心態,到後來將一無所有,也就是得不到別人尊重,更對自己的生命失去方向,人世間的生活目的有二種,一種是付出,一種是收入,付出勞力、收入金錢,付出金錢、買入應用物品,夫妻互相付出關懷、為了得到對方尊重彼此成長,學生忙碌著為課業,也是為了成績,為了文憑,等等都在施與受當中求平衡。
如果這二種的目的:不能用心經營,只為了得到回收才付出,似乎太現實,也太可憐,當然為了回饋是天經地義,只是在求得回饋的同時,能夠多發一點心思,如工作的過程,在設計上、材料應用、成品的細節展現必能,讓對方感受到專業的心思與心情,無形中自己的專業技術再成長,更能因此受到肯定與愛護,也能交到知心的朋友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信仰各派宗教,基本就是修行,而修行就是每一個信徒行為表現,包涵對信仰對象(神明)的崇拜行為,最主要也是對經典的認知,如果更進一步,當傳教者或法師,那對本份上的科儀演化,最少也要熟能生巧,才能在面對求助者,在心理上對你有信心,做法事才能得心應手,所以我才一在強調經驗,除了用心學習,如果沒有一而在、在而三的經驗,永遠只有皮毛,永遠只是見山不見林,無法真正瞭解法事、科儀的內涵與精髓。
記得六、七年前上道經研習時,有一位教授,談到對經典的內容與意義,他們教授是權威也是專家,在肩膀以上能夠,說的頭頭是道,說服力比法師還大,如果肩膀下的手法比不上來,腳步踏不出去,因為教授是研究學問,傳授知識,跟法師有各自的領域,相通而不相同,如果研究學問找他們就對了,如果學法事、科儀要找法師、道士,因為語言表達與行為表現還是有分別的。

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