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心得
修行除了生理上的轉變,心境的昇華更重要,宗教上的修行,有許多方式如朝拜、行千里路、氣功、導引、經典課誦朗讀、苦行、習書法、繪畫、音樂、棋藝由外而內、慢慢讓心境、平心靜氣,思索問題更寬敞,相對的透過靜坐、參禪、數習、靜觀念頭,空、有一如赤子之心、自然平常、一般而言、悟(道)有差距、能悟能說明的非(道)而是多一個道理,是二非一,我沒悟道、更無法談道、能談的是【人情事故】【現實生活、分別是非】【包裝文化】。
【人情事故】人一到世間、就有你、我、他的分別、彼此就有競爭對立、如何在競爭中得到平衡、如何在平衡中放開得、失之心,就是<修行。
【現實生活、分別是非】如何活下去就是現實,生活就有取、捨、供應與消費的買賣分別,(買)的要多又好、又要能夠如願付出少一點,(賣)的希望本錢少、又賺的多最好一本萬利,因此有許多、價值觀念誤差的問題產生是非分別,這就是習性、如何讓利己為重的習慣性、慢慢轉變自私少一點,關懷別人多一點也是<修行。
從前有一位修行的出家師父,在山區修行十分精誠、更將所修的佛法對著石頭,講經說道,達到(頑石點頭)的地步,自認能夠出來宏揚所學的佛法,一到市集講經沒人聽,沒人理,沒人注意到他的存在,還當他是瘋子、更得不到敬仰、無奈之下灰心的,回到山中對著石頭講經說法。
【包裝文化】更是一般而言的修行,許多的觀念傳播,道法經典,學術理論,如果沒有透過整體的設計,如硬體的結構,人事的安排,內容的編輯,封面的巧思,文宣的傳播,等等方面配合、修的再好、也只能樂在其中沒用的,這是時代朝流、宏法修道必要條件,如果只是修煉身心,就不用對這點費周章。
另一方面心智上的修行,可以透過經典內容的指示參透,或用心靈專一持誦也會有另一層次的體悟,如我在在78年26歲時閱讀一本、莫正熹老居士所寫的、楞巖淺釋後,專持三個月楞巖咒、那段時間有許多的心境體悟,也曾專修觀世音菩薩的心經與大杯咒,觀音靈感真言,甚至於為了見觀世音菩薩法身,雖然如願見到、卻因為分別心否定,什麼都沒看見、也有特殊感受,或者專持清靜經、玉皇心印經,在作法事不能圓滿時加持清靜經、玉皇心印經,與特定咒語都能得到圓滿的結果,當然【法無定法、定法無法】各有因緣,我說法並不一定正確,僅供參考,謝謝愛護、如有不足、尚請見諒,(上帝好生不咎過往之罪)(聖人愛物原開赦宥之門)是道法為信徒,消災解厄最好的原動力,也是祈求平安幸福最好的依賴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法師公 的頭像
    法師公

    閭山道法科儀觀念部落格

    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