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東市崇蘭埔廣興宮(禞賞.賞兵)


廣興宮
 明朝末年,一名高姓庄民從大陸福建泉州奉請一尊中壇元帥(俗稱太子爺),至崇蘭埔以家神方式奉祀,由於信眾日漸增多,合力在溪埔厝興建茅舍供奉,稱為「興廓宮」。
 民國三十二年間因日人擴建空軍基地,庄民不得不兩次遷移,並在現址重新建廟,民國三十九年落成,廟名配合部落改名「廣興里」,而稱「廣興宮」。
 廣興宮有不少神蹟傳奇,據說清朝時,各地盜匪事件頻傳,太子爺為恐山賊入侵,指示村民將有人到村中行搶,要村民照祂的話做,全村家家戶戶門窗全開,燈火全亮,小孩、女人與老人躲在家中,壯丁躲藏在村四周的河溝。
   
當盜匪進到村中,發現情況有異時,敢緊回身要走,卻被太子爺下的天羅地網網住了,直到快天亮時,才放他們走。自此盜匪即不敢入侵村庄犯案,全庄免受山賊盜匪之驚。
 二次世界大戰時,盟軍軍機轟炸機場,鄰近的廣興里受戰火波及,民眾生命安全堪虞,太子爺指示庄民在軍機轟炸期間,不可走出庄外,果然平安躲過一劫。


 


崇蘭埔


廣興原是座落在溪埔厝(現今的古松巷),旁邊是海豐溪,此處只有十一戶人家居住。清朝時崇蘭蕭家出了文武二秀才,崇蘭人都以此為傲,對於外庄的人都採強勢的態度,尤其是對溪埔厝的人,因此溪埔厝廣興宮的神明-太子爺(中壇元帥)起乩,指示村民移村到崇蘭埔。
 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日本想在崇蘭埔蓋北機場(第二機場。第一機場為南機場-第八聯隊所駐地),遂要村民移村至今廣興里,村民們合力扛運整間的竹仔屋,一一移村,先移十八戶,過了月餘,戰爭發生,村民只好趁天黑偷偷搬,將竹仔屋拆成數片,慢慢搬運。
 光復後,由戶政員陳瑞成(廣興里人)取名「廣興」,取其台語音「講就會興」,希望廣興里又廣大又興盛。到現今仍有人稱廣興里為「崇蘭埔」,又叫「溪埔厝」。而崇蘭埔原先的所在地,後來由國民黨興建眷村,取名「北機里」,到第十三屆選里長時,已廢除。
 民國五十五年,廣興里長陳進寶(第七、八、九、十屆)爭取國軍協建,使廣興里成為全省十七個國軍協建示範社區之一,由省主席黃杰剪綵。
 廣興里則移村至現今的地方,當初原是台糖的甘蔗田,由日本人與台糖交議,但戰後日本回國,留下台糖與廣興里民之間的問題,里民們只好各自以 一坪 二十八元向台糖買地,可分期付款。(光復後,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)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法師公 的頭像
    法師公

    閭山道法科儀觀念部落格

    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