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尊重生命就是作大功德,
在這個社會上人面對許多的壓力,能夠將壓力化為助力的人,是可喜的好事,也值得敬佩,然而許多人確面對壓力,大都無所適從,因為找不到原由,就算知道也無可奈何,因為只知道逃避而不會面對,從小父母的要求跟期望,就是把書讀好,什麼都好,父母凡事包容,只要子女的需要,就是父母有責無旁貸的義務,一定幫忙完成,讓子女養成依賴性,
面對壓力的時候,讓子女認為因為父母沒說,學校沒教,不是不能,不是不願,而是不懂也不會,因為學校教育只教授,當課業分數的競爭者,讀書為了考試,死背、死記,就能考上明星學校,這樣有高學歷,就代表一切,也暗示將來能得到一切,學校跟家庭的盲目,從小一味呵護,「溺愛的教育」,等小孩長大可能變成「無辜的愛依去死」,教育:過與不及,真的很難分難捨
等到進入社會大學,將驕傲的文憑當做高人一等,與人相處,不懂得尊重他人,忽略人際關係就在於「知性可以同居」,沒有什麼身份地位的高低,與人相處,只要瞭解到他人的需求面「不患人之不己知,而患不知人的需要」就能將一切阻力化為助力,
踏入社會因為自我意識太高,人際關係茫然若失,對他人的尊崇與讚許,要求與付予都怯懦,關愛與包容,不懂拿捏,不是爛好人,就可能不會做人,只知道自己要什麼?不知道別人需求是什麼?社會工作需求面是什麼?最後只有從挫折與失望成長,從無力感中摸索中學習,
由失意變成失去自信,就只好自己躲起來,但是絕對躲不了,就算出家也沒用,除非真的能夠拋開一切的恩愛情慾,否認還有家庭責任義務,更不甘心被人譏笑,精神上跟心情上的壓力會讓人受不了,只有轉向宗教的依歸,
許多人相信宗教的萬事,萬物互為因果觀念,也因此宗教信仰變成生活的支持,許多人面對挫折感,傷心無奈,就躲進宗教的聖墳,如果一味的逃避,只會將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積極人生信仰,變成封鎖起來的人心退卻,
宗教是;讓人學習包容別人的缺失,奉獻自己的能力,感恩別人付出,知足身邊的快樂,懂得珍惜擁有,相信善良,遠離痛恨,願意將痛苦跟悲傷的心情對別人傾訴,更願意接納別人的傾訴,讓任何事都放不開的心靈,學會自然的鬆懈,瞭解到過與不及都只是一種貪念造成,
宗教就是要讓追求名利,競逐的心理,有機會停下腳步,清閒的坐下來,瞭解到急躁的呼吸聲息大如雷鳴,真的好吵,靜下來的呼吸聲韻,讓耳目一新,美的無言以對,
當然宗教並沒有要你放棄追求一切,只是要你心靈清靜,得到的珍惜,失去坦然,隨緣自在,而不是為了作大功德,背負一大堆的「卡」債,卡在人情,卡在是非,卡在金錢,卡在家庭,卡在感情,卡在放不下,卡在比不過,卡在得不到,卡在忍不下,卡在最後死也不甘心,
其實人的世間,就要好好的作好人的本份,只有「國泰民安」,加上風調雨順,人才能因努力以赴的奮發向上,加上天時地利,才有好的成果,如果是「風調雨順」沒有國泰民安,那等於背負一堆黃金在逃戰亂,沒被黃金壓死,也會餓死,也活不下,更逃不過,真的有天時地利,也沒機會安居樂業,
所以只要相信生命的尊貴,擔負家庭生活責任,父母奉養責任,子女教養義務,就是敬重生命,只要尊重生命就是作大功德,作功德是為今生的生命作功德,延續家庭生態環境的功德,才看得到,享福祿壽的大功德,
如果只想用金錢奉獻為來生買功德,說真的無憑無據,到最後也都賣功德的人沒死,只要不造成家庭紛爭,買的人也沒事,歡喜就好,
人都知道快樂是一天,痛苦是二十四小時,1跟24看似不同,卻都一樣,一天分日夜,人分男女,月有圓缺,就是最自然的面貌,只有心情不同,感受不同,造成認知不同,時間未曾因人改變,人也因自己的心理改變,一般人都說;生,老,病,死,是苦痛,其實這都是身體的感受,人生最苦的只有「愛」因為愛的起點就是追求,
它的結果,如果是得到,得到未必長久或永遠擁有,最後也會失去,這是自然法則,看得開的沒事,想不開有事也沒辦法,
它的結果,結果如果是,得不到那更是等於失去,雖然可以說失去,但是沒有得到又如何失去,總之「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」愛等於礙,放下石頭跟疑心才沒有阻礙,以上個人觀念提供參考、並不一定正確、如有不足,尚請見諒。
(上帝好生不咎過往之罪)(聖人愛物原開赦宥之門)是道法為信徒,消災解厄最好的原動力,也是祈求平安幸福最好的依賴,閭山道法二門法事科儀民俗信仰禮俗研究
http://tw.club.yahoo.com/clubs/lin123lien32198lien35741/
l1222061@yahoo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法師公 的頭像
    法師公

    閭山道法科儀觀念部落格

    法師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